1943年,日本军方突然取消了“五号作战”计划。表面上这是因为资源匮乏,实际上反映了日本扩张战略的根本问题。在军事方面,侵略者激进冒险,碰到地形和后勤的阻碍,宏大作战构想很难实现。日军放弃这次行动,是其侵华战争的重大节点,也是二战形势发展的写照,体现了战略野心在现实面前的无力。
当初计划攻打重庆时,日军忽略了中国西部山区环境复杂。四川盆地周边高山很多,河流纵横,地势险峻。古代诗人李白说“蜀道难”,在机械化战争时代,这地理难题更难解决。虽然武汉会战后,日军距重庆直线距离只有500公里,但行军要穿越很多地形屏障。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建了深度防御体系,防线依托山川河流,长江三峡也是险要关口,增添了阻击力量。这种地形对机械化部队行动挑战很大,日军战略部署很困难。
展开剩余55%更要注意的是,日本军队内部资源争夺、运作混乱,让行动更难开展。陆军让海军提供运输飞机来补给物资,可海军在太平洋那边正全力争夺瓜岛战区制空权,消耗着资源。关东军也不愿抽调驻守苏联边境的精锐部队,原计划兵力大幅削减。燃油分配也有问题,前线请求补给,却发现资源被挪用到其他作战任务了。军种各自为政,战斗力分散,日本战略实施更难。
“五号作战”计划暂停,还有情报问题。当时潜伏在重庆的日军情报人员报错了,说国民政府要把都城迁到深山西昌,日军高层就误判中国后勤系统脆弱。但实际上,蒋介石早就暗中部署了新防御体系,储备物资充足,能支撑几年作战。中美合作的运输通道快完工了,能给中国军队稳定外援,日军算错了。五号作战失败,说到底是侵略者低估了中国战争韧性,情报网络有盲点。
这场没开始的大规模攻势,让日军扩张野心又受挫。不管地图上标多少箭头,面对中国地理屏障和人民顽强抗争,日本战争计划推进不了。这次战略搁浅,显示了山河屏障对侵略者的威慑,也证明再强大的军事力量,面对民众抗争也会很无奈。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
发布于:四川省